科室動態 - 骨科三病區

您的位置: 骨科三病區 科室動態詳細

以“修復”助力“功能重建”——安順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成功開展脊柱內鏡輔助下纖維環縫合技術

發布時間:2023-09-04 18:29 本文來源: 宣傳科

堅持技術創新驅動醫院高質量發展,以新技術為常規手術賦能,讓優質醫療服為更多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提供幫助。近日,我院脊柱外科于憲貴主任團隊為一名年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成功實施了脊柱內鏡輔助下突出椎間盤切除聯合纖維環縫合手術治療。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對療效非常滿意。

一位25歲的男性患者小王(化名),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半年有余,近2周疼痛加重就診脊柱外。入住脊柱外科后,醫生為小王完善檢查腰5-骶1間隙右側壓痛,并向右下肢放射,放射至足跟外側,右側足跟外側皮膚針刺痛覺減退,右下肢小腿頭肌肌力4級,右側跟腱反射未引出,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40度陽性。病理癥陰性,肢端血運良好。結合MRI影像輔助檢查,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5-S1)。

脊柱外科于憲貴團隊針對小王病情開展病例分析,考慮小王較年輕,椎間盤退變程度較輕,在與小王充分溝通后,最終制定了“側路經皮椎間孔鏡下腰5骶1髓核摘除+纖維環縫合術”的手術治療方案。擇日,團隊醫生為小王手術,手術成功,術后恢復較好。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一種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對于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常規手術治療方式為通過突出椎間盤髓核摘除完成對神經根的減壓。纖維環縫合技術則是通過對椎間盤減壓后纖維環上留下的破口進行即時的閉合處理,從而完成對椎間盤完整形態的修復,降低椎間盤內剩余或游離的髓核組織在受力后從破口處再次突出的機率,促進纖維環的愈合;同時,纖維環閉合能夠減少椎間盤內炎性因子釋放對神經根的刺激,重建神經組織自然環境,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遠期對患者術后腰椎功能的恢復提供積極幫助。



手術過程中,手術醫生使用纖維環縫合技術,最大限度保護椎間盤,減少醫源性損傷,為高質量縫合創造有利條件。


纖維環縫合技術優勢

脊柱修復與重建技術之纖維環縫合術是在各種針對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術式輔助下,閉合纖維環上殘留的破口,技術特點如下:

1、纖維環縫合手術是對椎間盤形態進行的修復,促進了纖維環破口的愈合,是對以纖維環破裂所造成的椎間盤突出癥直接和有效的治療手段。

2、即刻閉合纖維環的破口,顯著降低椎間盤內殘留髓核受力后從纖維環破口處再突出的幾率。

3、降低椎間盤內炎性介質釋放對神經根的刺激,減輕病人術后疼痛,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4、減少術后瘢痕形成和神經根粘連。

5、更多的保留了正常的髓核組織,保留了椎間盤功能,保留了患者的原裝結構,符合微創手術的理念。


專家介紹


于憲貴


中共黨員,骨科三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本科學歷,醫學學士。1994年畢業于遵義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擅長脊柱退變、脊柱骨折、脊柱感染、脊柱腫瘤、兒童骨科、微創骨科等方面的診治,開展了脊柱微創技術、脊柱VCR、腰椎PLIF/TLIF、頸椎后路寰樞融合/枕頸融合技術、頸椎前路ACDF/ACCF/齒狀突螺釘內固定術、椎管內腫瘤切除術、骶骨腫瘤切除重建術、復雜骨盆骨折內/外固定技術、骨骺開放術等四級手術及其他骨科新技術。


 梁濤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事骨外科脊椎外科專業工作 20余年,曾到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二院、上海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醫院脊柱外科、骨外科進修學習,擅長各類型脊椎退變性性疾病的診療。專業期刊發表學術文章3篇,著作一部,獨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項,合作完成實用型專利6項,完成市級科研課題1項。


 諶洪宇

中共黨員,主治醫師,學士,本科。畢業于遵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擅長骨科常見病、多發病、脊柱創傷、脊柱退變性疾病的微創治療。

來源:劉勇(骨科三病區

審:張莎

二審:于憲貴  楊蔚藍

三審:汪平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以“修復”助力“功能重建”——安順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成功開展脊柱內鏡輔助下纖維環縫合技術
偷看农村妇女牲交_全球高清大胆美女视频_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_a片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1. <optgroup id="dkrkv"><li id="dkrkv"><del id="dkrkv"></del></li></optgroup>

            <acronym id="dkrkv"></acronym>

            <ol id="dkrkv"></ol>

            <optgroup id="dkrkv"><li id="dkrkv"><del id="dkrkv"></del></li></optgroup>